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当皇帝 > 第465章 分析全文阅读

“那留谁呢?”

“王岗山,王破岩,一个老实,一个沉稳,前者可定位为突击手,后者可定位精准射手!”

三三制朱允熥不懂,所以他将自己知道都写了下来,丢给军机去分析去推演。

李增枝手上有相关的复印件,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那些复印件在李增枝手上不知翻阅了多少遍,嘴里冒出两个后世的军事术语能理解。

……

咚咚咚!

“进!”

听到敲门声,常森不曾抬头直接道。

说完,大门推开,瞿通走了进来,“这是我设计的勘探计划,还有一些我能想到的相关的人和事!”

常森上了心,瞿通自然一样。

人代表了什么,对于琼海意味什么,大家都太清楚了,不需要在这上废话。

看似不可能的方案,实则具有操作性,上午和常森谈完,午饭都没吃瞿通就将计划做了出来。

“半年时间真的能行?”

常森翻开公文夹,内容不是很多,说白了就是向广西,云南洒人。

洒人很简单,难的是将人洒在什么地方,到地方之后往什么方向去,过程中要收集什么消息,除开要有经验外还要求对当地环境极为了解。

“眼下是丰水期,我们日后要移民也要借助这个时间,所以现在探查是最合适的。

大王批准的话,我准备就近北上,地方上我还有一些朋友,可委托他们找寻当地向导,这些人都是信得过!”

瞿通嗡嗡的说道。

“大将做出的计划,没道理不批,其实除我们军机本身,行政上也有准备,大将可能不知道,蒙学,鸿学前年就在广西一带招生学员,不少都是当地宗族势力强大的后人,具体我会和黄总理商议,放心时间上不会拖延太久。”

瞿通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点,常森看不懂,也分析不出来,但他相信瞿通的能力。

“如果是这样,那就更完美了!”

咚咚咚……

话音刚落,敲门声又响了起来。

“什么事?”

常森不耐的问道。

“黄总理和郭尚书来了!”葛海打开大门轻声道。

闻言,常森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大笑道,“看来,黄先生是和我们想到一起去,大将一起吧!”

瞿通露出笑意。

看来不仅是常森和他热眼这一块,行政体系也没闲着,就是不知道对方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开个小会议室,好好聊聊!”

当看到与常森一同出现的瞿通,黄子澄脸上泛出一片笑意,很多东西已不需多言,做就完了!

看不出四位大佬到底在笑什么,葛海的眼力劲也不差,身影消失,很快一间布置妥当的小会议室就准备好……

“你们的动作有点快!”

上午聊的,中午写的计划,下午双方完成汇总,下班之前堵了他朱允熥的门。

这节奏有点吓人啊!

本以为没戏的一件事,结果一天内撬出一片曙光。

“主要是我们对西南一片不熟,经过了解,尤其是得了瞿通大将的指点,我们现在知道……咱们完全可以借助南盘江,红水河,跨越南部多数山区,然后通过接力的方式将人员运输到广西合浦一带,跟着出海进入琼海!”

瞿通不在,可常森并不会埋没了对方的功劳。

“根据郭清找的几位广西籍学员了解,南盘江下游,红水河上游彼此连通,且入南宁之前水道畅通,江心水位符合航运条件,可确保大船运输。

这一段路解决,移民的最大难点也就没了

接下来只要解决,南宁至合浦这一段,并与合浦附近找寻到可停靠海船的海岸,便可进行移民!”

黄子澄跟进补充。

听着两位信誓旦旦的话,朱允熥一拍桌面,朝着属官房大喊,“将西南的界图给我找来!”

东方世界太大了,对于神州西南一片朱允熥是真的不了解。

印象中,珠江水系为神州大陆三大水系之一,年流经水量比黄河多,与长江相比也就少了一点点。

黄子澄,常森他们提到的南盘江,红水河,都是后世很有名的大河流。

南盘江,也被称之为珠江源,是珠江水系的源头,上下游因落差大,水量丰富,可利用水利资源广阔,后世有很多大型水利修建于此,为西南大开发提供了电力支撑。

至于红水河则是珠江水系的第二级,为整个珠江水系补充了大量的水量,外加红河一路南下进入越南,与越北,南海交界处形成了著名的红河平原。

越南也一直想将那里发展起来!

但这两条河的具体走向,洪武年间是个什么情况,朱允熥是真的不清楚。

至于黄子澄提到的合浦,朱允熥还是知道的。

北海!

那地距离琼海可近了!

这条线路出一出现,操作性也就起来了。

……

随着界图的打开,常森快速用炭笔在地图上进行勾勒,将由瞿通设计的路线清晰的标注出来。

跟着黄子澄就广西籍学员的家乡位置进行标记,一张清晰的势力图出现。

从中不难看出,除极少的地区存在无法覆盖的情况,实际操作范围很大。

“也就是说,探明道路的情况下,我们如果可以拉拢僮族(1965年,周总理将‘僮族’改成了壮族),这条线路就能运营起来!”

认真的听完常森与黄子澄的汇报,朱允熥一下子激动起来。

僮族,拉拢了黎族和客家,他怎么把僮族给忘了?

客家是汉族体系分支下人口最多的族群,那僮族就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且僮族及其能打。

“花瓦家,能杀倭”,更是在不远的未来与江浙一带流传,其代表人物瓦氏夫人更是一直被人歌颂六百多年。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的僮族不是西汉之时的蛮族,千百年来僮族不断与汉族融合,宋末一直到明初两百多年呢,汉,僮两家更是多次共同抵抗蒙古人,有着共同的敌人,共同的信念,两族在这两百多年中高度融合,为后来土司制度的迭代提供了大量思想。

如今僮族生活的土地上,的的确确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土司,比如奴隶,可大方向上僮族与汉族之间并没有太过直接且尖锐的矛盾,真要有……嘉靖年间也不会有僮族“俍兵”抗倭的故事传出。

这是格局没打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