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其它小说 > 首席强宠:异能冷清妻 > 第五百一十章 国学大讲堂全文阅读

段书淳听到馆长如此说,就开玩笑道:“这么说来,我觉得国学就是教育中的中医。不一定要什么医院,才可以的,好像中国人就是用中医,把人请回家。甚至很多时候,人都是在家里面死去。”

馆长点点头,说:“只不过,当时的中医和西医分歧大一点,教育感觉好像都是对着书,就没有人意识到。但是现在时间久了,开始很多人怀念过去的那种古代文化教育了,国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段书淳说:“中医有些时候的确有奇效。要不您也来一个奇效高考培训班,让高三的学生拿了毕业证就到国学馆来培养人文理念,然后就不要去参加什么强化班了。”

馆长说:“这个,我是想过,我可以保证,我的教学成果不比别人差。但是你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有习惯问题。不要说从现代学堂转到国学馆,就是在重点中学之间相互转学,或者是同一个学校转班,很多家长都觉得是很不稳定的啊。”

段书淳说:“我是学校的校长,请你们到学校推广国学教育行不行呢?”

馆长说:“不行。”

段书淳惊讶了,问馆长为什么,难道是怕了?

馆长说:“任何一个教育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不可以跟别的体系兼容的。你想要用一个教育的有点,去弥补另外一个教育体系的缺陷,那种是很天真的想法,就相当于是关公战秦琼。”

段书淳说:“你就这么放弃了?”

馆长说:“没有啊,我觉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既然立足在这个土地,我就要有耐心,从小培养,看看有没有经过三年培养一期高考准备班,如果有机会培养六年的中学辅导班。甚至是1年的传统学堂。”

段书淳说:“你就是想把那些针对一本书的专题教育,集约成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馆长点点头。

段书淳问:“那怎么样才能从孤立的专题教育,转化升级成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呢?”

馆长说:“你对中国教育不理解。中国的教育和现代的西方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西方的教育是希望不断地强化,过度练习,让学生牢记做题的方法。而中国人则是用浸泡的方式的。”

段书淳说:“什么叫做浸泡的方式?”

馆长说:“就好像读书,外国人是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背下来,然后背完第一句,背第二句。这样理论上可以很快背出书来,但是效果不是很好。”

段书淳说:“中国人呢?”

馆长说:“那就厉害了。我们允许所有一切不规则的背书方式。不管倒背还是滥竽充数的。背不出可以偷看,偷看了只要动口就算是背书了。”

段书淳说:“这样管用吗?”

馆长说:“几千年的文化证明是可以的。我们只管读书,不管背书。从来不会试着要学生背出来。我们认为,只要读到若干的次数,学生就会背出了。”

段书淳说:“你说的很奇怪啊。”

馆长说:“你没有看过古代的小说电视?学堂都是读书的,没有人背书。以为读完了,就自然背出来了。

这么一说,段书淳倒是有点印象。但是这样合不合理,就不好说了。

馆长说:“这就是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的不同了。中国的教育,希望人们可以长久地使用一个知识,但是外国教育,就是希望你带走它,然后以后不用再学。”

段书淳听完,想起李秀英来。对馆长说:“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叫李秀英,以前在农村的学堂带留守儿童的。现在到城里面做老师。不知道能不能向你求教。”

馆长说非常欢迎。

然后到了周末,段书淳就带着李秀英过来了。李秀英之前答应过张老师,要周末有空都陪他的儿子,她不能食言。况且又是去学校,国学馆,没有什么禁忌的,所以就带着来了。

国学馆的馆长正在写对联,张明晓竟然可以在对面看到老师写的字,并且把下面的话都说了出来。国学馆馆长感到很惊讶,问段书淳:“这是你儿子吗?好聪敏哦!

段书淳谦虚地说:“没有啦,我儿子没有那么聪明,这是一个朋友的孩子,读过很多诗歌的,所以对对联也就很有兴趣。”

国学馆馆长说:“这位小少爷啊,一看就是耳聪目明,感觉是很有教养的啊。你读过《三字经》没有啊?”

张明晓说“读过,读过,很早就会读了”

国学馆长说:“读了多少遍,会不会背啊?”

他以为张明晓会和别的孩子一样说读了三遍五遍,然后说记住了。那些记住都是骗人的。因为那是假象。学得快忘记得也快。但是好像他要求的天天读书的那种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也就觉得聊胜于无就好了。

没想到张明晓竟然说:“应该可以背,我几乎天天都读,忘记读了多少次了。反正我有时候读到自己就从脑子里面走出来。”

馆长大吃一惊,说:“人才啊,你这些是谁叫你的啊?”

张明晓说:“我爸爸啊!”

馆长叫张明晓背几句来听听,果然倒背如流,虽然有几个字是错的,但是一看就知道是烂熟于胸的。他随机抽查了张明晓几句话还有几个词语,张明晓不是很知道,但是经过一番思考,就分别解释出来那些词语的意思了。

馆长一看,知道张明晓不是死记硬背的那种人,也不是靠聪明的,就是他说的用人文氛围浸泡出来的那种知识分子。看上去懒洋洋的,什么都不知道,但是具体到每一件事情,都可通过自己的思考了解清楚。

诵读班正在进行百家姓千字文的诵读,张明晓听到声音,竟然跟着节奏摇摆起来。一看就知道是已经会背的人。国学馆问了张明晓的名字,说“明晓啊,老师下次要举行一个诵读比赛,你有没有兴趣参加啊?”

张明晓说:“我不是很懂,而且没有背过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