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历史小说 > 《使命的召唤》 > 第二卷 烈日雄风 血路 第一百一十六节 计划全文阅读

东方雪在这个破旧的城堡里居然看到了大汉帝国现今唯一的一位藩王,三镇节度使、燕王——上官燕,这比在卡尔斯鲁厄号轻型巡洋舰上看到慕容嫣还要令他惊讶;但是,更让他惊讶是上官燕居然知道安拉格政府策划并且已经在实施针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灭绝行动,这对任何一个政府来说可都是绝密的行动,这种秘密的行动怎么可能让上官燕这样一个外来人知道呢?

但是上官燕不但是很清楚的知道这个计划,而且看样子上官燕还亲身参与了这个计划,更甚者上官燕还在安拉格中央政府那里接受了一项有关这个绝密行动的任务:巴拉基地区的8万亚美尼亚人在迁徙到叙利亚北部第比利斯之前需要屠杀掉7成以上的人!

且不说这样这样做是出于何种原因,单说这种做法就足以让安拉格政府在全世界人民的一致谴责声中被活活骂死,而就连安拉格最坚定的盟友——大汉帝国也不得不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之下中断与安拉格的合作,而一但失去大汉帝国支持的安拉格很快会走向灭亡!这样一项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绝密事件,有谁会交给一支由外来人组成的国际纵队来执行呢?

东方雪一抬头看到了那面悬挂在办公室里面有着骷髅标志的旗帜,心想:上官燕之所以能参与这个计划,肯定与这面旗帜有关!因为上次在见到上官燕时她的部队还没有这个标志。

东方雪很想问一问,但是上官燕丝毫没有要对于此事作出解释的意思,而且对于东方雪来说,这件事他也没有必要知道,他要知道的只是自己的下一个任务是什么,这对于东方雪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上次卡拉苏培尔战斗结束之后,上官燕的部队在整个国际纵队之中就名声大震,而且对于抵抗份子坚决、残酷镇压的强硬态度引起了安拉格盖世太保的注意,这与国际纵队其他部队对于叛军温和宽恕的软弱态度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对比,而且这支部队勇敢顽强的作战风格也得到了盖世太保的肯定;但是还有一个最关键的:这支部队从上到下到散发着对于安拉格帝国的羡慕与崇敬!

安拉格政府当然知道这支部队是由大汉帝国在背后资助的,所以这支部队是整个安拉格武器装备最先进,待遇最高,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但是这个现象在安拉格并不罕见;实际上,就连安拉格在正规军,每年也有为数不少的部队依靠大汉帝国的资助才可以继续存在下去,所以这支部队的这个背景并没有引起安拉格人很多的关注,但是安拉格人却看中了这支部队超强的战斗力和对于安拉格帝国的“忠诚”!

当年,慕容嫣在全世界范围内秘密招募了很多人,然后把他们训练成为锦衣卫的特工,又在这些人里面挑选出了一部分组成了这支由上官燕指挥的国际纵队;这些人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他们拥有不同的国籍,但是他们却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安拉格人,而且是安拉格民族当中的纯正雅利安人!

拥有先天优良且正统的雅利安血统,这是他们得到盖世太保信任的关键原因,而且在以往的日子里,盖世太保经过秘密调查也的确肯定了这支部队对于安拉格的“忠诚”是可靠和可信的结论,安拉格皇帝基于以上几点综合作出了最终决定:把这支国际纵队正式收归安拉格的国家正规武装力量的范畴,而且还划归于盖世太保秘密警察机动部队总部管辖。

这是一个专门做坏事的准军事组织,它在名义上属于警察部门,实际的指挥权在盖世太保手中,每当盖世太保要冒坏水儿做丧天良的事情时,总有一支机动部队站出来充当他们的爪牙和工具!而现在,盖世太保要做这样一件丧尽天良的大坏事时,机动部队当然要站出来给其充当工具使用,但是这件坏事实在规模太大了,机动部队的数量不够用,于是就发展了上官燕的这支国际纵队。

在安拉阁国内,人们管这种盖世太保指挥下的秘密警察机动部队叫做“骷髅纵队”,上官燕的部队被编为第9纵队,总兵力达3000多人,下分若干个大队和几个独立中队。

东方雪听完了上官燕的介绍,觉得3000人对8万人,这个比例太悬殊了一点,虽然这8万人都是没有武器的平民,但是这里说的“武器”并不单单指枪械而言,平时的菜刀、擀面杖、斧头等等的东西都可以作为武器来使用,在人数的绝对优势之下,有时武器落后的一方也可以击败武器先进的一方。

从亚美尼亚到叙利亚北部第比利斯中间需要经过6个中转站,中转站之间相隔的距离是150-230公里,在每个中转站之间安拉格政府设置了多个秘密站点,用来进行集体大屠杀;但是,根据东方雪的了解,这些所谓的秘密站点仅仅是一片很广阔的无人区,里面根本没有驻扎用来执行屠杀任务的部队,也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进行集体屠杀的设备,比如:毒气室、万人坑等。

东方雪又看了看巴拉基地区的情况;巴拉基城并不很大,居民有8万3千人,全部是亚美尼亚人,也就是说这8.3万人都在屠杀之列;人数上的劣势并不成问题,毕竟第9纵队的武器装备是先进的,但是最让人头疼的一条是要在秘密的前提下进行屠杀!而且还必须分批分时的屠杀,因为人太多一次杀不完;这样就很难保证秘密的问题。

东方雪在阅读了一份亚美尼亚人的民族习俗资料之后想出了一个主意;按照亚美尼亚人的习俗,具有血缘关系的一个大部族都在一起居住生活,这些部族往往都拥有几百几千的人口,而且有些大部族拥有数万的人口。

同一个部族的人都居住在一起,而和其他部族很少发生来往,婚姻也同样在本部族之内进行,这样一个部族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而且与外界相隔绝的社会;基于这样一个特点,东方雪想出了一个办法。

巴拉基地区一共有大小部族30余支,小部族一到两千人、大部族五、六千人;为了保证不泄密和屠杀的顺利进行不出现意外,东方雪想了一个办法:巴拉基地区的8.3万亚美尼亚人不要在同一时间出发,也不要一起发出,而是要分先后、分成几个批次迁徙。

以亚美尼亚人的部族为基本单位,第9纵队分成若干部队,每一支部队护送一个部族上路,然后在行进到半途中的秘密站点时进行集体屠杀;这样一来,由于人数少,不易发生意外,有利于保密。

上官燕听了东方雪提出的建议之后笑了,因为上官燕也正是这么想的,虽然东方雪没能给她提供更好的计划,但是东方雪的建议起码也跟上官燕“英雄所见略同”;方案确定了下来,具体如何实施是不需要东方雪操心的,不过作为东方雪来说也自然没有作壁上观的机会;很快,上官燕就分配给东方雪一个任务:巴拉基北部地区有一个叫做“维斯特尔”的亚美尼亚部族,上官燕给他的任务就是对付维斯特尔部族。

在一个士兵的带领下,东方雪来到了一个营地,士兵把东方雪送到营地就开车离去了;东方雪在营地里转悠了一圈,这个营地并不大,有十几顶帐篷,看规模每顶里起码有10个士兵,但是营地里面现在并没有人,也许都出去晨练了。

不一会儿之后,东方雪听到由远而近传来一阵脚步声,而且是很杂乱的脚步声,从脚步声上来判断,这是一群士兵,而且人数不会低于百十人;听脚步声,这群士兵应该已经跑了很长的路。

不一会儿,这群士兵跑进了营地,结束了早操的士兵们纷纷进入了自己的帐篷,不过大多数士兵在进入帐篷之前都会看东方雪一眼,不过很多人都没有要上前来询问他的意思,从他们看东方雪的眼神中,就知道:他们是认识东方雪的。

一名军官走到东方雪的跟前,先打了一个标准的绿衫党举手礼,然后说到:“欢迎莫长官的到来,部队部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

东方雪很惊奇的看了看这个军官,他心里很奇怪这个军官竟然会认识自己;不过东方雪马上又平静了下来,心想:想必这是上官燕在次之前就已经向这里的士兵们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所以这里人们才会认识自己。

一口流利的安拉格语,这在这里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支部队的官兵每个人都说安拉格语,除了安拉格语他们不会说别的语言,如果不懂安拉格语的话会有*烦的。

这位军官等了半天,见没有回音儿,于是又提高了声音问了第二遍:“长官,部队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请长官下达指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