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玄幻小说 > 穿越之女人是老虎 > 第一百三十五章: 耍赖全文阅读

按照道理,如果“那个人”想要让这个巅峰价格在最高峰上稳住三个小时不跌,就必须再大口大量的吞进米粮,想要稳住这个巅峰价格比刚开始的抬高价格更加的难。因为这时候已经没有人再掺和在内了,所有的贵族和商户都已经暂时收手不再买进,叶德陵仍然在买进,但是只是跟在后面装点装点而已。所以稳住这个巅峰价格的只有“那个人”一个人而已。他在巅峰价格的时候大量吞进米粮是需要大笔的资金的,这是一个极为冒险的投资,甚至是一场极其凶险的赌博。但是他既然一只脚插进来,当然是要有所收获的。所以,尽管这时候是“那个人”一己之力承担整个价格的稳定,但是他已经无法缩手退却。但是“米粮市场的谷物数量猛增不减”!!!

叶实莆的这句话道出了两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那个人”并没有像他预料的这般在大口大量的吞进米粮。否则,按照大齐米粮市场的行情,是不可能谷物数量仍然猛增不减的。

但是,如果“那个人”不继续买进的,价格会完全撑不住,而往下滑的。难道是因为“那个人”撑不住,资金不够,能力不足了?

叶德陵马上推翻这一个想法,按照“那个人”布局下局的方式来看,根本不可能出现后继无力的状况。

而从叶实莆的话语中,叶德陵听到了第二个信息,那就是“那个人”在稳住巅峰价格的时间内,不但没有大量吞进,甚至在大量的吐出。

因为“米粮市场的谷物数量猛增不减”,不是“米粮市场的谷物数量不减”。不但没有减,反而在增。由此可知,有米粮冲进市场了。叶德陵仍然在小幅度慢速度的买进,而其他所有人在观望,没有买更没有卖。米粮市场的谷物数量猛增不减只有两种可能,一就是“那个人”正在不顾规则,不计成本,不按理出牌的大出血,大量吐出。第二种可能就是朝廷的国仓开仓放粮救市了。

虽然,叶德陵想到了这两种可能性。但是这两种可能性都让叶德陵觉得似乎不存在着可能性。

“那个人”布了这么大的一个局,将他和所有参与灾荒之年阴谋的所有人都套了进去,难道看不到收获就收手?大量的良田,成批的奴仆就在眼皮底下了,他只需要再撑几个时辰,就是跳过那个悬崖了。这样一来,他就是最大的赢家,叶德陵买进的数量相当之小,其他的贵族虽然有快有慢,有多有少,但是从状况来说,都算不上最大头的那一个。很明显,“那个人”会成为淮渭水洪灾的最大受益人。难道都已经走到了这一步了,他却不走了?胜利就在眼前,不可能有人会不要的啊。叶德陵看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不认为这种可能性存在着可能性。

而第二种可能性就更是如此了。国库开仓放粮,先别说国库管理员现在还在叶家的议事厅里开着会,就是他仍然在岗,国库开仓放粮也是需要一系列繁琐的程序需要履行之后方能开放的。现在,价格的走势和变动都在眨眼之间,等到那个贵族间的程序履行完毕之后,市场的竞争和变动早就过了期了。而就算不履行那个程序过程好了,在朝廷中又有谁有着那样敏锐的触觉和迅捷的反应能力?又有谁有着这样惊人的魄力,在这个时刻放粮救市?

不存在着这样的人,即便存在着这样的人,那个人现在也肯定在叶家。他如何分身去国库开仓?

按照叶德陵的了解,现在的皇上或许还不知道他的大齐变成了什么样子呢?一个没有触角,没有耳目,没有决断力的皇帝怎么能够在如此危急和瞬息万变的震荡中做出这样的决定?更可况,退一万步来讲好了,就算真的在叶德陵的眼皮子底下存在着这样一个韬光养晦的人,那么国库开仓也是将米用来救恤,用来赈灾的。这些米是会直接运往灾区,直接分发到百姓的手中,又如何会流入市场,再次引起波动呢?所以,叶德陵觉得这个可能性也不存在着可能性。

但是,除了这两种可能之外,叶德陵想不出第三种可能了。

到底,为什么米粮市场的谷物市场会猛增不减呢?

叶德陵百思不得其解,叶实莆也是愁肠百结,了无头绪。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显得诡异而离奇。摸不着边也找不着调。完全的脱离轨道,完全的乱七八糟。

在叶德陵静静思考,叶实莆静静等候的时候,又一个汇报来了。没想到叶德陵这一想居然就一下子过了半个时辰。而这半个时辰对于叶德陵来说是连一个问题都没有想明白的,但是对于米粮市场来说,却连瞬息万变都不足以形容了。因为在这个半个时辰之前,米粮市场的价格是五十两一袋的价格,而就是在叶德陵想问题的这半个时辰之内,现在的米粮价格是三十五两一袋。整整下降了十五两。

从刚一开始淮渭水的大洪灾信息传递到京城之时,原本市场米粮价格的十两一袋经过一天的时间变成了二十两一袋,这时候只有一些权臣重臣在其中作用,因为消息还是处在保密的阶段中,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再过了一天上涨到三十两一袋,那是因为所有有能耐腾出大量资金的人都知道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带来的可见好处,所以不遗余力的加入其中,一起哄抬物价。而再过一天之后,这个三十两一袋再往上就等不了一天了,就在昨天,过几个时辰米粮价格就变动一下,当他挣挣扎扎爬到四十两一袋的时候,所有人都坐不住了,这是从来就没有出现的疯狂米价。所以在今天一大早,所有人不用召集的就自己跑到了叶家,而叶德陵也同样准备好了开议事会议,一干的事情和要义,他早就吩咐了叶实莆。而他则躺在床上,等着时间的流逝,等着价格的攀涨,从四十两一袋涨到五十两一袋,用颤颤巍巍都不足以形容,这个价格除了疯狂之外,已经几乎要让人跟着抓狂了。但是叶德陵静待着,他并不担心,这个是必然的。

所有人都如此积极活跃的投入到这个米粮市场的操控中,这一次会攀爬到这样的高度除了示警之外,也算是一个可一不可二的范例。但是,却没想到,在一切如他所料之外,居然也有不如他所料的事情。短短半个时辰之内,米粮的价格下跌了整整十五两,这个带个的狂跌叶德陵非常明白其中的深意。

他以为“那个人”会继续买入的,他以为“那个人”苦心维持那个巅峰价格三个时辰后会在某一瞬间突然醒悟,他买了太多了,他吞进了太多了,而且他哄抬上的价格太高,他大量吞入的价格也就太高了。

叶德陵一直认为“那个人”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醒悟的,在叶德陵算好的那一个点上突然恍然大悟,突然悔不当初,突然发现自己一着算错满盘皆输。

但是,现在,却是叶德陵在“某一瞬间”醒悟了,在“那个人”算好的那一点上突然恍然大悟,突然悔不当初,突然发现自己一着算错满盘皆输。

因为,“那个人”的终极目的并不是跟叶德陵他们一样是为了淮渭水两岸的土地和人民。“那个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叶德陵为代表的他们这一个团体的损失。“那个人”根本不会陪着叶德陵他们走下去,走到利用哄抬的米价来放高利贷,走到受灾百姓纷纷破产卖出自己的地,卖出自己的自由身份。

“那个人”在一步得势之后就马上收官了,而叶德陵却眼光往上的静静等待着“那个人”的下一步。

“那个人”确实有着下一步,但是这个下一步却并不是下下一手棋,而是完全挥手掀翻棋盘,耍赖要肉搏。

叶德陵的双眼紧紧的收紧,里面射出了凶光。他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棋局,在他掌控的棋盘上从没有人可以不跟他说一声就掀翻棋盘耍赖的。叶德陵就是一个从不耍赖之人,在棋盘上可以诡计百出,可以兵不厌诈,可以攻于心计,甚至用一些阴招暗度陈仓,但是绝不会掀翻棋盘来耍赖。可是“那个人”却偏偏这么做了,很明显,从现在的米粮市场和现在的米粮价格来说,“那个人”根本就不是想要赢了这盘棋,他根本就是要除掉对面下棋的这个人。

而这个人就是叶德陵。这就是叶德陵会认为“那个人”正在挥手掀翻棋盘,耍赖要肉搏的原因。

这时候,这盘棋根本就不能下了,因为棋盘已经被掀翻了。叶德陵现在考虑的也不是如何下好下一步棋,而是考虑怎样保住他这个下棋手,以及他身后的一大拨“围观群众”。这些“围观群众”都是来给叶德陵耀武扬威的,这些“围观群众”也都是前来支持和赞助叶德陵的,原本他们就是叶德陵号召和拉拢进来的。可是现在,不仅叶德陵这一个博弈手有了危险,连围观群众也出现了危机。

叶德陵,必须要保住“围观群众”的利益。

这时候,价格在半个时辰之内狂跌了十五两,在下一个时辰内必然的米粮价格会回落到三十两一袋。而叶德陵如今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保住“围观群众”的宝贵利益。这时候,亏损已经不可避免了,只是能少亏一点是一点。如果在三十两一袋的价格上狂乱抛售殆尽,那么虽然会有一定的损失,但是损失是不大的。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是在三十两一袋到四十两一袋的这个价格之内大量买进的,在这个价格上再回放,来来去去是亏了不少,但是至少不会伤筋动骨,损失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是等到价格回落到二十两一袋,甚至跌盘到十两一袋的话,那么不仅是一些小贵族,就连大贵族甚至叶德陵都会亏损一大笔。这个亏损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背得起的,如果有大量的贵族在这一次的事件亏损到一蹶不振的话,那么对于叶德陵来说就是比较致命的。这些人绝对不容有失。所以事不宜迟。

“让所有人想尽一切办法,完全抛售米粮,一袋不留。以最快的动作,懂吗?快——”叶德陵马上吩咐道,希望时间站在他这一边,希望价格站在他这一边,希望时机站在他这一边。

叶实莆马上答应,迅速的转身就跑,他知道当叶德陵强调着说出“快”这个字的时候,就代表着不容有缓,就要像火烧尾巴一样癫起来快,否则就会不可收场。

“等一下——”在叶实莆用上轻功飞跃到房门口的时候,叶德陵轻轻的开口。叶实莆的脚力和听力都非常之好,尤其是叶德陵的声音,哪怕只是细弱微小的一丁点儿叶实莆也能够听的一清二楚。他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叶德陵。

“所有人都快速抛售,但是我们,叶家不动。不吞不吐,明白?”

“明白!”叶实莆迅速点头,不等叶德陵的反应就跃出了房门,他知道事不宜迟,他知道现在时间就是一切。

……

所有人从叶家蹿出来之后,整个米粮市场再次出现了热闹非凡的现象。所有人都鸡飞狗跳了,所有人都疯癫失常了。

刚开始,当米粮价格第一下从五十两一袋降到三十五两一袋的时候,有百姓咬牙出来买过,他们必须要有米粮度日,虽然这样的价格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外,但是这个米粮的价格已经疯狂涨了三四天了,这是第一次回落,百姓们怕不抓住这一次回落的时机赶紧买进一袋,等他再涨的话,那就只能等着饿死了。

可是让这些还稍微富足些的百姓气白了双眼的是,他们刚刚买进一袋米,正在举家欢庆有米下锅之际,市场上的米粮价格降到了三十两一袋。(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