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小说 > 都市小说 > 一世鸡缘之凤凰传奇 > 第二章 凤凰传奇 第九章 山音 3全文阅读

时间极其缓慢而又难熬地让顾秋明他们终于挨到了初冬的季节,昼夜温差越来越大。前头,科和平领上一帮人上顾秋明这儿来“吃漂勺”,吃到高兴处,曾当众人面,在餐桌上把普通话讲来杠杠的,说什么苍蝇蚊子都是肉,建议他们安装上些灯,用来晚上吸引虫子为鸡们补充营养,又能损下些粮食。

顾秋明尊照着做了,起初确也起到点些微的作用,但这时候已进入到冬季,那些短暂的生命已经完成了它们生命的周期,去等待下一个轮回了,因此几乎已失去作用。

早让鸡们蹈踩来光秃秃的坡地上,除了让饿来眼露凶光的鸡们相互仇恨地怒视着对方,并找寻着向对方下嘴的机会,以及偶尔传来几声半生不熟的破嗓子鸡叫,以及庙子上有时传来几声叮当的敲击声,能给山上带来点生机外,就只有一地鸡毛。到了晚上鸡回到圈以后;宁静的月光下,整个坡地上除了几棵不成材的杂枝树叶,有时在风的作用下如鬼影般骇人地摇晃几下,或有几匹鸡毛挽着圈圈飞出一断后,又轻飘飘地落回地上外,就只有一勾弯月斜挂在阴冷的高天。

自从上次顾秋明在蒲阳镇的餐桌里请客认识了组上的组长蛮汉,并知道自己生根在他的地盘上,就免不了对他多点巴结。接下来在随后的交往中,知道他从小就跟自己的老爸靠在河边上养鸭子并致富,是远近出了名——但又有点带戏称的鸭博士,有许多当地养鸭的村民只要家里的鸭子出现问题上门来找他,他都能药到病除,并带领全组的人养鸭致富;就更有种亲切感。

顾秋明至今都还记得,就是当初自己在山坡上建鸡棚子那次,不是曾有一群人站在对面的山坡上讲他是来搞耍耍的;其中就有他,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发杂音的人。当时顾秋明没有招呼他,是因为别的人他都不认识。至今顾秋明回想起来都还有些后悔,不知道他当时多自己心没有。

就在前头不久,一定是蛮汉看穿顾秋明两口子手头拮据,就主动来到场子上对到他们;说是如果想要降低成本,可以到酒厂去买些酒糟子回来搭在粮食里面喂,但这种方法大都是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让鸡能维持生命,等市场行情回升后,再催肥,因为这样喂鸡会掉肉。并建议他们最好是找上家用五谷杂粮烤酒的酒坊,钱就角把一斤。

顾秋明一听便知道他看穿了自己,但爱面子的他尽管心存感激,嘴上却当然不会承认,并找出一箩筐理由来为自己掩盖。

蛮汉没有和他争论,只在临别时告诉他,酒糟子买来后,有两个方法保存。一是用薄膜口袋将酒糟子密封,二是用水池把糟子用水泡上;唯有这两个方法,才能让酒糟子存上些时间;若不然很快就坏掉了,并再三叮嘱他们;一是拉回来的酒糟子一定要用清水淘过,二是再怎么着,都要加点粮食在里面混上才能喂。要不然,只会把鸡喂死。

顾秋明当蛮汉的面从来都不叫他蛮汉,而是尊称他叫蛮哥。

顾秋明两口子听过蛮哥的建议,真是如获至宝,但刚来这儿不久的顾秋明哪认识什么酒作坊的老板,无奈之下想到了王仲焱。

王仲焱真不愧为和顾秋明结交有十多年的好友。自从他们来到这山上后,便时常在自己身着制服当班时,找机会领上自己同事一道专程上他这里来走走看看。顾秋明自然领会他的意思,并心存感激。

王仲焱在手机里听过顾秋明的请求,当然只要是不说钱的事,自己能办到的,都一定会尽力去办,并就在事过一天就给了他肯定的答复,地点就在离蒲阳不远,而这家酒厂还是他自己的一门转弯亲戚办的。

顾秋明在王仲焱那里要过手机号码后,当即就联系上对方;对方二话不说,让他隔天大清早就去拉。

顾秋明按照蛮哥的指点,到镇上买的是一种双层薄膜,只需要剪断后扎上口子后,就成了密封的口袋;就只等第二天大清早去到酒厂把酒糟子拉回来装上。

说起酒厂,止不住勾起来许多顾秋明对儿时童年的记忆。记得他那时候便常到成都自己住家的东门大河的河对面一条叫水井街的、足以香过大半条街的酒厂;也就是后来的全兴酒厂,和如今川内有名的名酒“水井房”酒厂的前身的门前经过。记忆中,那时候立在街面上的酒厂大概是一连三间贯通的小青瓦、木架子、大开间,有好几十米深的褐色铺板房。他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叫酒香,又因为从来没有机会进去,只每次无论是夜晚还是白天,只要走那儿经过,他都感觉特别好闻地离它还大老远便皱上鼻头用劲的嗅着。临到当门就要经过的时候,他头脑和身体会不受支配的、对里面充满了狐疑和神秘而又好奇的、神经极其活跃和亢奋的,用双眼把里面死死的盯住;最后才一步三回头,舍不得离开的打门前过去;直到走出有好远后,他都还会忍不住的在心头这样想。他想:“那里面咋个子会总是黑漆漆蒸汽腾腾,只能模糊的看见那里面似有人样的鬼影子在晃动。走那里面飘出来的烟子,又咋个子会那么香呢喃?”

大概走那时候起,顾秋明的酒量就从那厂子里面冒出来的酒香给练出来了,而且还闻的是“水井房”酒的酒味儿。又抑或是他天生就会喝酒,以至他后来酒量一直都很好。

第二天天不见亮,顾秋明就怀着差不多和从前同样的心情,并有种终于可以把自己几十年前都没有能够搞清楚的问题,就要搞清楚了的激动心情,开上他的破车儿去的。

顾秋明来到——说是酒厂,其实就一处稍大的家庭作坊的大门前须眼往里面望进去,发现那里面同样烟雾缭绕的和自己几十年前看见的情景大致一个样,不同的仅只是从一个地方换到了另一个地方,但这会儿的他再不需要像几十年前那样怯生地不敢进去,而是大大方方挺起胸膛进去的。

临近跟前,顾秋明发现有好些个该是就近的村民,手捏饲料袋子已经在里面排好队耗上了,便着急的生怕买不上了一般找上一位有点像管事的,道明自己的来头后,才方知别人早已为自己留了一整锅放在一旁,还说再不来,只怕留不住,让他赶快把车开里面几下装走。

顾秋明不知道一锅究竟有多少,狐疑地由那人带到一大堆冒着热气腾腾、酒香扑鼻的墙角边看过,估摸有千把斤,赶紧走外面把车开了进去。

顾秋明的车早就取掉了后排的坐椅,并在出门前就就在车上准备有一张合适的木板,只待等车放停当后,将木板立在自己坐椅的后边全当隔板,跟着由那人帮忙找来厂里用的大铁铲,两个人只一会功夫便装好满满一车,走里面开了出去。